黃教授在公元一九二八年九月廿九日,誕生於廣東臺山縣一個山明水秀的鄉村,自少小時即醉心於詩書畫和音樂:一九四九年他便從趙少昂遊,成為香港最負盛名的嶺南派大師的最早期的入室弟子。
余於一九七四年在國立臺灣大學任特約講座教授一年期滿返回加州的聖他卡勒拉大學時,有緣認識黃教授,余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拿著歐豪年教授給我寫的介紹信,向黃教授的助手說明來意時,黃教授正在為他的特別班的幾位學生,講述國畫的結構中留白揮毫之“神韻”的重要性:當時我因為忙著向他的助手解說我和歐教授的關係,(按歐黃兩教授都是趙少昂大師的高足,兩人更是摯友),未能注意黃教授的示範,怎料才過了短短十分鐘的光景,當我轉過頭向他的畫桌行近時,竟發現整幅幽美的山水畫幾已全部告成,只剩下未作渲染而已!後來黃教授向我們解釋,要作下一步的渲染,則必須等待水墨全部乾透,然後才可進行。
在另一場合中,余再邀黃教授來聖他卡勒拉大學之迪沙西(DESASSET)美洲博物館作過一次的演講,題目是“國畫與西洋水彩畫的異同”:當他述及國畫在結構中對詩書畫之如何配合運作時,他突然掉過頭來問我,聽眾會對那些題材最感興趣呢?我毫無猶豫地回答:“花鳥是也!”因為那是國畫中般最受歡迎的題材:他隨即舉筆作鳥,再扶之以松枝,更加飛蟬在其前,然後襯之以四絕詩一首,最後署名蓋章,頓成佳作,前後只不過十餘廿分鐘而已!大師隨手高舉“詠春”示眾,引的全場掌聲如雷,起立歡呼致敬,使我國粹能在一個輕鬆而又感人的場面,宏揚於異邦,於今說來,尚記憶猶新!
最後,我認為黃教授除了不愧為一級的國畫大師外,他那構思之敏捷,以及那驚人的神妙手筆示範天才,堪稱藝壇獨一無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