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元月五日,他倆在臺北市襄陽路省立博物館舉行聯合畫展,把婚後洋溢喜氣的創作,公開讓大家共享。嶺南派,是把傳統中國畫推向創新道路的一個畫派。黃磊生早年旅居香港時,便跟隨趙少昂學習,他以靈敏的觸感,以及豁然大度的胸襟,在中國特有的筆法中,融匯西洋的技巧,因此,表現在畫面上的,小自花卉的俏巧靈秀,大至山水的磅礡氣勢,都把握得恰如其分。卅幾年前,黃磊生在加州設立“國風藝苑”,教外國人學中國畫。多年前,他曾率領卅餘位“洋弟子”回國展出,造成轟動,甚至吸引了蔣經國先生在日理萬機之餘,抽空前往參觀。 張安平能畫,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從她在舞臺表演藝術上頗多創見,可以想見她在臺下廣泛涉獵藝事的用功情況。她曾隨花鳥名家陳雋甫學習;成為黃太太後,因為老師“隨時在側”,進步很多。她的筆墨,充溢勃勃生氣,與嶺南派的創新精神吻合。
談到嶺南畫派的產生和發展,應該遠推到一百多年前。當時,廣東有許多畫家,不滿意陳陳相因、頑固保守的國畫作風,無論在題材上、寫生的技法上、繪畫的材料上,都想突破。因此,在承繼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技巧的同時,大膽吸收外來繪畫的技法與形式。換言之,他們主張重視寫生,師法自然,反對模仿,反對抄襲前人作品。
這種革新思想的萌芽,可以遠推至晚清的廣東畫家居巢與他弟弟居廉(號隔山老人,西元一八二八至一九○四年)開始。 居氏兄弟是廣東番禺縣隔山鄉人,擅長詩詞、書法、繪畫,有“三絕”之稱。他們吸收了宋人的優良技法,反對文人畫的狂怪恣肆,追求“以形寫神”,最後達到“形神兼備”,因此形成了“居派”。兄弟倆,以居廉的成就較大,他學習了居巢的技法,更進一步,發展了國畫的寫生方法和表現技巧。
居廉並不等於後來的嶺南派,但對嶺南派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撞粉畫法”,對嶺南派用白粉強調高光效果,影響很大。據說,古人畫花卉,也用白粉,但方法是點粉、抹粉、撻粉和粉,居廉則把水粉撒入半乾的色彩中,畫技用撞水法,因此,他所寫的花鳥,活靈活現,加上佈局剪裁,對形象神韻作了高度集中和概括,產生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
早期的嶺南派幾位代表畫家,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鄭裴裳等,先後東渡日本學畫。他們回國後,吸收了日本美術館所藏的古代中國繪畫和著名的日本畫家的作品優點,創新技巧,結合了居氏畫風影響(他們都學習居廉畫法),從事革新運動,創作“新國畫”。因此,二高一陳被稱為“嶺南派三家”。 他們當時以高劍父的春睡畫院的一群畫家,和高奇峰的廣州珠江北岸二沙島三家村天風樓的一群畫家為首。他們的革新作品,得到不少廣東年輕畫家的共鳴和反應。“嶺南畫派”的嶄新面貌,於是在保守力量極其雄厚的廣州畫壇崛起。 他們在題材、內容上打破了許多前人留下來的戒律,衝破了前人的思想束縛,把日常見的人物、日用品、蔬菜、花木、鳥獸魚蟲,大膽的、創作性的從寫生入手,觀察細微,表現出形象的生命感。這種表現方法,在當時的保守派國畫中,非常罕見。
黃磊生研究,高劍父被公認為是嶺南派領袖,他喜歡用粗放乾焦像蒼勁老藤的書法線條,描寫花幹樹木,用豪邁的筆觸寫山水。他著有《我的現代國畫觀》一書,充分詮釋他對國畫的觀念。 高劍父在談到藝術革新的意義時,說:“其實古無所謂‘現代畫’,因為歷代相沿下來,多以古為法。古人的經驗,有如一件寶貴的遺產,由後人承受,即使現代藝術,也不是前無古人,一空依傍,如幻術般突然而來,尋不出他的來蹤去跡。所以要理解現代中國畫,必須先理解古代中國畫的源流、思想、作風,然後容易認識現代的國畫。即由古代中國畫遞嬗演進而來,猶之乎文學,是由古代文學演變而來一樣。”兄弟平生最積極主張繪畫現代,主張藝術革新。 高劍父又說:“現代的繪畫,與古畫間主要的分別,而應該是思想上的。就是寫作的動機,和完成這動機的主題是主因,而表現這主題的技術卻只是客因。如果主客易位,寫出來的畫,儘管新奇驚人,也不能算是現代畫。”從他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瞭解他提倡及推動“現代國畫”的主要立論。高劍父的主要弟子有:關山月、黎雄才、方人定、黃哀鴻、黃獨峰、何磊、楊善深、黎葛民、仁佩榮、司徒奇、趙崇正、林良、楊靄生、李撫虹、黃霞、葉永青、吳公虎和黎明。 高奇峰的畫風,強調色彩的渲染,富有層次程度的變化,吸收了外國水彩畫的水份和色彩的特快效果,流暢地運用了豐富而多變色諧,突破了明清以來單調而沉悶的畫風,而賦予國畫新面貌,他的弟子有:黃少強、何漆園、葉少秉、張坤儀、趙少昂、容漱石、周一峰等七人。 黃磊生對他的恩師最熟悉。趙少昂的父親早死,靠母親作傭工,把他撫育長大。跟隨高奇峰學畫時,有“出藍”之譽。徐悲鴻曾經寫詩讚譽他的畫為:“畫派南天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漫春光艷羡深。” 趙少昂的山水,在輕描淡彩中,將山光雲影,日色水聲,描寫得明媚鮮艷。他的樹幹,豪邁而灑脫。蔣彝教授曾稱許他:“心和手,共同合作,把一花一鳥或一隻小蟲,用毛筆一點一劃的創造出來,他不僅握有造物的神奇能力,還能把一花一葉,甚至螳螂的一鬚一腿,構畫得活潑自然,他所創造的花、鳥或蟲,不與現實絕對相似,但又未離開現實。灌注了生命的結果”。
趙少昂的“嶺南藝苑”設立已六十多年,培養很多弟子,像黃磊生、歐豪年、胡宇基、周千秋、朱慕蘭、黃兆彰、伍芳園、胡昌碩等,都已有很高的成就。 黃磊生認為,嶺南畫派的風格,主要有三:
一、注重骨法用筆。線條如蒼藤古柏、峻石屈鐵,大氣磅礡,遒勁有力,看來韻味無窮。故一幅畫圖往往包含了所有中國毛筆的筆法,適宜地運用於表達每一種物體對象的不同筆法。
二、適當運用大自然的色階,故畫面清新艷麗,引人共鳴,但對彩色學應有深度研究,否則畫面過份濃艷,甚至近於甜熟、嫵媚,反而造成缺憾。
三、背景色渲染,增加了畫面的渾厚深遠,把主題襯托更為自然,使畫面顯現朦朧的美,和詩樣的情調,而不失中國繪畫空靈的境界。
無論如何,嶺南派在中國畫革新的路途上,已經邁開大膽嘗試的步伐,成就如何,雖還不到定論的時候,但,承繼嶺南派的精神,繼續努力,在生活的深度上,在藝術的形式上,不斷產生更多的新作品,也正是黃磊生、張安平的共同心願。